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真正做教育 做真正的教育

真正做教育 做真正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19/6/14 16:48:00 访问次数: 3628
 

 
引言:吴欣歆是我校2017届学生家长,她的孩子在161中学度过了三年美好的高中时光。《真正做教育,做真正的教育》是吴欣歆从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对我校教育的理解和阐释,感谢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度认同。 
 
 
真正做教育  做真正的教育
——记北京161中学的教育活动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吴欣歆
 
 
  路过南长街,看到161中学的原校址,想起2014-2017年经常走到这里、走过这里的情境,心中的滋味非常复杂。我的孩子在这座校园度过了极为愉悦的高中岁月,在这所学校接受了极好的高中教育,深厚的底蕴让这所学校从容优雅,让我们一家两代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学校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紫禁城西,太液池边,有我们美丽的校园”,161中学因为独特的位置,被称为“距离祖国中心”最近的学校。第一次走进161,日晷、礼堂、亭台……连教室都是改造后的古建,校园风貌带有“怀旧”气质,似乎刚走进来就已经开始了未来的想念。毕业后,孩子常常重新骑行上学路,在校门口驻足,重放过去的晨曦与暮色。去开家长会才有机会进校园的我,每次都会拍照,角角落落地拍,带着炫耀的心理,虽然并不拿出去炫耀。161的校园是很好的教育资源,161的教育活动是更好的教育资源,那些貌不惊人的活动,现在想起仍会激动,仍有思考。
  延时的自我教育。2014年9月1日,孩子入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请孩子们给“1000天以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为未来的自己画像。刚上高中的孩子,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对自己满怀希望,充满信心,激扬文字动情动心。2017年6月1日,孩子高一的班主任把1000天以前的那封信交回到每个孩子手里。高一到高三,班主任换了两位,任课教师换了好几位,班级经过了文理分班,那封信还在“前班主任”手里,整齐完好,等待着它的主人三年之后重新启封,回首来路,站在18岁的夏日里看15岁秋天的自己。看到那封信的瞬间,我泪流满面,孩子看着我,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轻轻地说:“我再不会辜负曾经的梦想。”面对马上就来的高考,161想的不是维护孩子们平静的心理,而是在该激起波澜的时候激起波澜,不放过孩子受到情感触动的最佳时点。真正的教育“风物长宜放眼量”,161做到了,孩子无法改变临近的高考,但可以用更好的姿态迎接高中毕业以后的生活。1000天以前写给自己的那封信,让孩子体验到了“曾经”和“现在”的差距,开始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岁月将曾经的期许理智地、按部就班地变成现在的成就。
  统整的家庭教育。一天傍晚,孩子拿着两张《洪湖赤卫队》的歌剧票回来,语气略带不屑:“今天,国家大剧院的导演来学校讲《洪湖赤卫队》的历史沿革,以及这次改编的特色,说这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剧,我才不相信,这么老土的东西,我不想看。”我母亲、先生和我,彼时都坐在餐桌边,同时哼唱起“洪湖水,浪打浪”,孩子一脸惊诧:“好吧,我信了,明天哪位能陪我一起去看?”161与国家大剧院隔着长安街,从地下通道走过去,大概三五分钟。161组织观影、观剧,要求家长陪同,活动前大多会邀请主创团队或大剧院相关项目负责人到学校举办微型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剧目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明确观看演出的价值;活动后,要求学生和家长都写观后感。每次跟孩子一起看完演出,写好观感并分享,我们都会从对方那里得到不一样的视角、体验、观点,认识到代际沟通的作用,彼此欣赏的心理更加强烈。孩子的同学们也喜欢互相邀约看话剧、看电影、看各种歌剧舞剧,家长们在剧院门口相遇,有很多共同话题。不同年代、不同家庭的“异质化”交流成为高质量的学习资源。161中学利用学生集体活动的机会,统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引导家长自然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
  刚性的思想教育。161的前身是“北京女一中”,创建于1913年,北校区是当年李大钊同志选定的校址。“一二·九”时期,女一中是北平市学联所在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更名为161中学。学校的红色历史成为刚性思想教育的源头,透过长安街边的大门,可以看见喷刷着“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红色大字的宣传板,这是161的学校精神,也是学生在成人仪式上大声宣读的口号,学校精神传递的责任感成为一代代161学子底气十足的宣言。我不知道其他学校的学生,我问过三代161人,他们都响亮亮、硬朗朗地用正式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每次重复这句话,我的孩子会立即站起来,调整语气,像是回应师长的问话。中校区大门口立着刻有“诚真”的石刻,这是161的校训“做人诚实守信,做事求真务实”,朴素到能够记住一辈子。还有源自女一中校歌的“水火精神”,“女中学如一炉火,均平锻炼文武合,女中学如一滴水,增长滋培灌溉遂”,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理解。孩子在高一参加了“阅读北校区”的活动,走在校园里,观察、检索、思考、沉淀,一点点知道学校历史的金色辉煌;高三参加了“成人仪式”,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在北京的1月,只穿正装领受寒风中的庄严,从此有了站在寒风中宣誓的体验。那些在高一就听过、看过、思考过的,在这一刻由“知道”变为“懂得”,成为一座航标灯。那些阅读北校区关注到的革命先辈,成为他走出校园的人生榜样,用道德的高标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学校送给孩子们的成人仪式礼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部,镌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钢笔一支,全体教师签名的成人纪念册一本。从高一到高三,“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刻在了孩子灵魂的深处,“诚真”印在了他的心上,“水火”变为他滴水石穿、星火燎原的信念——走进161的是带着婴儿肥的小小少年,走出161的是为祖国发展奋斗的坚定青年,思考着新时代的“我们”,创造着“我们”的新时代。
  传承的学长教育。孩子高一时就看到了已经毕业的学长高考前回来,录制视频,设计活动,为高三学生加油打气,疏导心理。描述这些场景的时候,孩子眼里满是期待,我问他,“你是希望自己高三的时候也有学长回来助力吗?”他回答:“我期望毕业后,也能回来为高三学生做点什么。”做家长委员会负责人的三年间,我非常关注这件事情的“启动点”,一直认为这是学校精心策划、设计、组织的一项活动,但我没有发现。孩子很快高三毕业,上了大学,161慢慢淡出了我的视野。2018年高考前,孩子告诉我,他本来想组织这件事,但他们班、他们年级已经有人组织了,“视频很有力量,我们也很棒!”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只有兴奋,没有沮丧。一代代161人就这样传递着、传承着,为他们的母校努力着。
  “百年学校”的金字牌匾,三卷勾连搭屋顶的礼堂,挂着身份证的参天古树,酷似卢浮宫前“金字塔”的地下餐厅,长满爬山虎的教室,分开学校和太液池的红墙,小花园月亮门上的“花神”匾额,小花园里石评梅、高君宇的雕像,可以俯视操场的那扇窗子,能够远望故宫城墙和西华门的汉白玉栏杆……161留给孩子的东西太过丰厚,带着161的气质走在未来社会,我想他会越来越笃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从容不迫。
  身为“家长+教育工作者”,我的愿望很简单,我看到了真正做教育的学校,看到了做真正的教育的成效,期待这些活动受到关注,引起思考。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15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