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转载:“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响彻在校园

转载:“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响彻在校园

发布时间: 2019/10/14 20:49:00 访问次数: 2497
 

 
  经北京市教委推荐,《劳动午报》记者李婧走进我校,就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采访了曹雪莲书记。2019年9月21日,《劳动午报》“京华学校红色印记”专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现转载全文: 
 
转载:“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响彻在校园
——《劳动午报》记者走进一六一中学
本报记者 李婧
 
  北京161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3年的“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关怀和扶持。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著名的“一二 · 九”爱国学生运动策源地。197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1985年,在“一二 · 九”爱国学生运动五十周年之际,陈云同志为161中学题写了校名。今年对北京161中学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其校址从毗邻故宫的南北长街迁至西城区南横西街94号,校区面积增加、办学条件提升,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虽然是新址,但这所百年学校的“红色印记”依旧随处可见,记录着发展的历史,也勉励着今天的师生。正如大钊先生诗云“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在新校址学思园,有一处以“打开的书”为原型进行创作的雕塑,这是2010届高三学生送给母校的礼物,上面刻有李大钊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钊先生的五位学生先后在女一中任教,她们将先生的文章印成活页教材供高中学生学习,传播红色思想。
  为了更好的传承“红色印记”,北京161中学在新址诚真楼建有“校史室”。党委书记、德育副校长曹雪莲在展板前向记者娓娓介绍学校的光辉历史。校友郭明秋1933年至1935年在女一中(161中学前身)就读,是“北平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并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成为学生运动领袖。大批女一中学生参加了此次爱国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女一中的进步学生卓琳、于若木、谷羽、郭明秋、王立言、肖蔚、乔彬等人辗转赴延安参加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女一中学生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重大历史时刻。
  在北京161中学,记者发现 “站出来,让祖国挑选!”这句话几乎在每一栋教学楼的墙上都能找到。“这就是我们学校传承的精神。”曹雪莲表示,建国初期,“站出来,让祖国挑选!”成为女一中师生共同的信仰。为了保家卫国,72位女一中学生牺牲学业,投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多位已考入清华、北大、北师大的同学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留校工作,充实师资队伍。这句话也成为一代代161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我校的校史中有许多光辉的人物和事件,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进行讲解。学校领导做校史讲座,新生入学要了解校史。学校还多次开展红色文化的征文活动、学校楹联征集活动、学校文化解读活动。学校还进行过‘一二·九’长跑、诗歌朗诵等系列纪念活动,清明节校园祭扫活动等等。”曹雪莲说,通过这些活动,校史里的人物和事件鲜活起来,也逐渐走进了师生的内心。讲校史从学校领导开始,逐渐进入了老师们的课堂,进入了学生们的周记,进入了学生们的活动主持词,进入了学生们生活的点滴。
  曹雪莲介绍,161中学结合校史亦开展了很多特色课程,例如:建设了“天安门课程”,精心策划高三学生的成人礼,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认知能力,理解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政治学科有一项坚持了近三十年的传统教学活动——课前五分钟时事述评。很多学生用独特的视角评点天下事,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得以提升。
  今年9月1日,在迁址之年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上,校长吴伟东寄语师生“不负韶华,无问西东”,“厚植家国情怀,许下砥砺前行的心愿;与岁月共进,接受并肩成长的邀约”,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承继母校精神,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30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