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探索热情,领悟数学魅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我校初高中数学组在2025年3月14日“国际数学日”前后,开展了丰富多元的数学周系列活动。
初露锋芒:初中的多元探索
初一数学组结合新课标与新教材,开展“161数梦微筑坊”项目式学习。学生以8块边长15cm的正方体泡沫为材料,构建和平门校区建筑模型,开启数学建模初体验。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分析建筑的几何结构,确定比例尺并建模求解。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创意频出,切割、镂空、积木组装等设计手法与篆刻中的阴刻、阳刻原理不谋而合。面对设计与实施难题,同学们自主探索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深化几何认知,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自信分享创作思路,通过自评与互评相互学习。大厅展出的建筑模型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欣赏,他们真切感受到数学与建筑融合的独特之美。
初二数学组举办了“探秘千年弦图,对话勾股古今”主题活动。在勾股定理文化探源演讲比赛中,同学们讲述勾股历史,阐述相关证法,展现了“数学文化传播使者”的风采。在创意手抄报设计赛中,同学们用画笔呈现勾股世界,尽显信息整合与绘画功底。勾股定理应用挑战赛涵盖基础、综合、逆定理应用题三大模块,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迁移课堂所学,锻炼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气展长:高中的数智碰撞
在高中数学组举办的限时30分钟 “数独大赛”中,全场唯有笔尖掠过纸张的沙沙声。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盯着九宫格题目,在数字间寻找逻辑线索。有人精准捕捉数字规律,迅速下笔,一气呵成;有人则陷入沉思,反复推演,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数字组合。每个数字的填入,都是一次思维的精确运算。这场思维较量不仅体现逻辑推理的魅力,更挖掘着同学们大脑深处的智慧潜能。
在“玩转魔方大赛”中,五颜六色的魔方在同学们手中飞速转动,让人目不暇接。选手们争分夺秒,凭借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出色的空间想象力,快速将混乱的色块复原。围观同学惊叹于选手们敏捷的手速和高超的技巧,周围加油声此起彼伏。这场比赛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对空间思维、专注力与反应能力的全面考验。
数学历史漫谈社团开展了“圆的面积计算与π的近似求值”专题活动。活动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了人们对圆周率的认识过程:从4000年前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经验计算公式,到古希腊的“穷竭法”求圆的面积,到中国古代的“割圆术”,再到如今的利用圆周率的“级数”公式计算近似值,学生们在探究讨论中领略了数学家们处理问题的智慧,学习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了对数学文化和数学历史的了解。
本次数学周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同学们对 “生活中的数学” 的探索脚步并未停歇。后续数学组还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希望播撒下热爱数学的种子,让同学们在数学世界里,绽放思维火花,逐光前行,不断收获成长与进步。
撰稿:刘馨清 姚恺 安婧 王苒苒 陈新燕 张红
【附】获奖名单
魅力数独获奖名单
特等奖:高一(6)王墨瑭
一等奖:高一(1)杨宸杰、高一(4)刘昕睿、高一(4)王呈瑞、高二(3)韩宗伯、高二(8)白砡临、高二(1)王龙一
二等奖:高一(2)封继开、高一(5)董博昭、高一(6)李绍通、高一(8)牛子非、高一(11)刘子茗、高二(2)王鼎一、
高二(2)邵晓理、高二(5)黄博文、高二(7)毕宸睿、高二(9)李沐阳、高二(10)王子元、高二(10)刘昊阳
三等奖:高二(7)李冠廷、高二(9)戴旭楠、高二(3)邵可唯、高二(4)李治仪、高二(1)李嘉慧、高二(5)张峥峥、高一(2)凌一嘉、
高一(5)张宸赫、高一(11)苏胜寒、高一(9)赵怡萱、高一(3)王冠杰、高一(9)吉思琪、高一(10)井馨月、高一(10)王子睿
玩转魔方获奖名单
特等奖:高一(5)徐以慈
一等奖:高一(1)朱宇轩、高一(2)李婧妘、高一(7)常楚仪、高二(4)刘奕清、高二(7)张美晨、高二(9)宋景文、高二(9)刘柏麟
二等奖:高一(8)朱池木、高一(9)金逸秋、高一(11)郑善睿、高二(2)张轩睿、高二(2)戚竞心、高二(3)韩宗伯、高二(4)刘斯可、
高二(5)黄博文、高二(11)张栩源
三等奖:初三直升班 王弈博、高一(3)张淞涵、高一(3)于景凡、高一(4)包雨欣、高一(6)牛向荣、高一(7)王浩同、高一(9)夏秀棨、
高二(1)扈亦可、高二(2)苏峻清、高二(3)李昊宁、高二(8)张铭祎、高二(8)孙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