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本知识与博物馆文物不期而遇,当课堂学习融入沉浸式实践,一场关于货币文化与红色传承的探索之旅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徐徐展开。
2025年10月14日下午,我校初一年级40余名同学在刘文明副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中国钱币博物馆,参加了“红领巾同上一堂课,家校社共画同心圆”主题实践活动。师生们在方寸钱币间追溯历史脉络,从红色金融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
多方共聚,营造育人氛围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与北京市少工委主办,受到家庭、学校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钱币博物馆陈列宣教部副主任刘铮、西城区团教工委副书记罗李立、北京青少年营地教育协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讲师赵斐、中国钱币博物馆陈宣部展厅负责人马静,以及我校初中德育教学干部共同参与,携手支持青少年文化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开场活动由学生耿荣泽主持。活动中,罗李立副书记向中国钱币博物馆代表刘铮副主任授旗。旗帜飘扬,不仅承载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与期望,也为同学们搭建起一个触摸历史、感知文化的广阔平台。
思政微课,解锁红色密码
赵斐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微课。他引领大家穿越时空,重温少先队与红领巾的光辉历程——从革命岁月中少年先锋队的英勇身影,到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担当,一个个感人故事让“红领巾”不再只是胸前的标志,更化作责任与传承的精神象征。
赵老师现场演示了红领巾的标准佩戴方法,并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进行了细致指导。他从语气语调、故事表达等实用技巧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同学们后续的讲解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也让红色传承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师生共讲,赓续红色金融脉
在马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按朝代溯源”的货币历史之旅。从贝币、刀币到银元、纸币,每一枚钱币都如同一本“微型史书”,不仅记录着形制与材质的变迁,更承载着经济发展与文化交融的厚重历史。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由7名“红领巾讲解员”精彩呈现,他们为大家讲述了红色货币背后的革命故事。为做好充分准备,杨轶主任提前为同学们开展了行前培训,系统介绍了中国钱币博物馆概况与红色货币历史,并带领小讲解员提前入场实地演练、接受专业指导。在讲解现场中,同学们自信从容、表达流畅,以坚定的眼神与大方的仪态,将红色金融史的壮阔画卷娓娓道来。他们凭借清晰的逻辑与生动的语言,让历史细节趣味盎然,打破了讲解“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带领听众仿佛“走进”那段峥嵘岁月,使沉睡的历史在真诚的讲述中真正“活”了起来。
荣誉激励,定格成长瞬间
活动尾声,主办方为同学们颁发了讲解员证书,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活动中认真聆听、积极互动与勇敢讲解的优异表现,激励大家继续深入学习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全体学生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鲜艳的红领巾与灿烂的笑容一同定格了这次难忘的实践经历,也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份温暖见证。
此次活动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行走中学习,在讲解中成长。未来,我校将持续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带领同学们走进更多博物馆、红色基地与社会大课堂,于历史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坚信,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守护下,新时代的红领巾必将更加鲜艳,红色基因必将代代相传!
撰稿人:孙燃 张春生